量规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量规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大学生专业知识领域创业前景看好【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13:48:40 阅读: 来源:量规厂家

提要

毕业后创业,在校期间边学边创业,甚至可以休学创业——作为青年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我们为什么鼓励大学生创业?

肯定不是让他们做点小买卖。

没有钱没有人脉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凭什么创业?

今天的本报调查或许可以提供一个答案:深深植根于大学专业知识的创新,是大学生最厚实的创业资本。

今天的本报调查或许还可以带来一个启示:将所学专业与创业相结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有助于规避“同质化”风险,让创业项目更具竞争力更有后劲。

请看本报调查——

制作机械模型是辽工大机械专业学生的必修技能,他们希望以后能开发出使用价值更高的产品,用专业特长抢占市场。 □王 兵 摄

?  魏鑫将“增强现实技术”融入自己的手绘明信片中,用手机一扫,实景画面就出现了。现在,河南、湖南、天津等地也有了他的客户。□于锡金 摄

引子

7月31日,记者见到吴怡时,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做不下去了,我的咖啡店关门了。”

2015年7月,吴怡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沈阳准备自主创业。2016年4月,她从家里拿了3.7万元,在沈北大学城租了一个门市房,又花5000多元购买了二手咖啡机、打泡机,开了一家咖啡店。

因为没有专业背景,有时候,一杯能拿上台面的咖啡,她要反反复复尝试100多次。吴怡把自己了解到的营销知识全部用在了小店上,可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半年过去了,小店一天最多盈利不足400元,生意不好时也就收入几十元。

“除去开销,不但不赚钱反而每天都在赔钱,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她告诉记者,对行业一知半解、对创业条件分析不足,是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当初以为小店紧邻大学,一定会有大学生来捧场。可是,总是那几种口味,谁都有腻的时候,她又不具备开发新口味的能力。时间长了,顾客越来越少。

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中,多数与所学专业关系并不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创业项目定位于相对简单、当下流行、有一定创意的小型餐饮店或礼品店。没有专业技术含量的项目,虽然门槛低,但竞争更激烈,没有经营经验的学生创业者很容易失败。

如何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利用所学进行创业,既成就自己的创业,又能服务地方经济,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省大学生就业局一名创业指导老师认为,鼓励大学生创业,不是简单地做点小买卖赚钱。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不仅要注重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的创业热情来源于专业追求

已卖出十多万张的“纸上光年”还要再完善

她的创业资本来自于专业知识

数据准确率为96%的“填报系统”还会再升级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创业时,对专业的追求远大于对利益的追求。魏鑫说:“我的创业热情来自我的专业,我把赚钱当奖励,把赔钱当教训。”马露说:“专业知识的积累,让我的项目技术含量更高。”

7月31日,在沈阳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沈师”),记者第二次见到魏鑫。“我的暑假只有3天,回家看看父母马上就回来了。”魏鑫的家在河南省郑州市,他匆匆返回学校是要利用假期强化手绘技术。他说:“我的创业项目属于文化创意,手绘的品质决定一切,只有精益求精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引起观者共鸣。”

6月26日,在我省第四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魏鑫。当时,沈师的创业直通车项目“纸上光年”从534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备受参会企业青睐。魏鑫是“纸上光年”项目的创始人,那时,他还是一名大四学生。今年秋季开学,他就是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了。专业学习会更紧张,但项目不会停,他想利用专业优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产品。

“纸上光年”是手绘明信片与“增强现实技术”的结合,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明信片,手机上就会出现对应地点的实拍小视频。

“最开始就是喜欢手绘,掌握了专业知识后,就想看看能不能将手绘与科技手段结合起来,让明信片的内容变得更丰富。”魏鑫告诉记者,2014年,他推出第一套产品——“沈师明信片”。一个星期的时间,2000套明信片销售一空。当年,他手绘的各类明信片售出13万张。很快,他的客户不再局限于沈师,河南、湖南、天津等地的高校找到他,请他设计手绘明信片、手绘T 恤衫、手绘笔记本等。

7月29日,在沈师的创业孵化基地,记者见到了基地最年轻的创客马露,她今年只有20岁,是沈师数学与科学学院应用统计专业的大二学生,也是“辽宁志愿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的发起人。

马露告诉记者,她的项目是为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服务的。2014年,全国各省份高考招生录取方式基本改为“平行志愿投档”。这种录取方式的改革更加有利于考生择校,同时也让“数学建模、数据统计分析”为考生提供精准的择校参考数据成为了可能。依托高性能计算实验室,马露想开发一套“填报”系统,这个想法得到学院党总支书记晋贵堂的支持。

开发过程顺利,项目从2016年6月试运营,目前已为190名高考考生提供了应用服务,系统数据准确率为96%。考生报考当批次掉档率为零,成功率为100%。

“我当初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什么都不知道,抱着填报志愿的资料大本,一查就是一天,险些错过了填报时间。上大学以后,专业学习让我接触了很多新颖的‘算法’,我就想,这些知识如果能应用到志愿填报一定会帮助到很多考生。”秋季开学后,马露就是大三的学生了,“下学期会有更多的专业课,我得加把劲儿,多学多应用,希望把系统升级得更高。”

“学生的创业想法是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知道所学知识能做些什么,就是‘双创’教育的成功。高校的‘双创’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服务社会。”晋贵堂认为,当创业想法能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并且成为相互补充,学生创业更有热情。学校再通过教育引导,把他们的想法细分成若干小步骤,这样更容易达到目标。

将专业特长应用到项目开发中

双足竞步机器人受到关注

学以致用的学生更容易创业成功

太阳石科技创新团队已拥有55项发明专利

“太阳石科技创新团队”在专业领域总能萌发出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他们已取得55项发明专利,并希望以后能开发出使用价值更高的产品。他们的实践反映一个趋势——高校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正在有机融合。

在今年的创新创业年会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以下简称“辽工大”)“太阳石科技创新团队”的“双足竞步机器人”受到业界关注。几个来自机械工程专业的小伙子,以“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在矿山领域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发出服务类机器人。

“经常呆在实验室,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结构的改进和拆装上,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2岁的创新团队,竟然有55项发明专利,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丰厚的资本。

7月22日,记者在辽工大北校区的“大型工矿实验中心”见到“太阳石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王率领。

“两个多月的付出,一万个小时的锤炼,成就了稳定性最好、抓地力最强的机器人。”王率领告诉记者,在大学一年级,他学习了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这门课程,“让我对这个未知的机械领域有了好奇心,坚定了成为一名出色机械工程师的梦想。”

王率领边说边带着记者参观他的实验台,实验台上的各式零件、导线林林总总,但却非常有序地放在一个又一个盒子里。桌子上摆放着各类可随手查阅的专业书籍,随便翻开一本便会发现上面圈圈点点做着各种标记。

“这些标记暂时还用不上,但可以在今后的机械研发上做数据参考。”王率领介绍说,可能是学习机械的原因,现在摸到看到的东西都习惯性地与专业学习相联系。

有一次,团队在做“爬楼梯清洁机器人”时遇到了瓶颈,常见的爬高机器人都是履带式的,但履带式已经很普遍了,我们想做个新式的。团队召开研讨会,最终一致同意采用通过轮子的变形进行一次创新,但是无论怎么冥思苦想也没有任何头绪。

非常偶然,团队成员宋晓龙按动手里的圆珠笔时,“咔哒咔哒”的声音突然给了他灵感,“圆珠笔的结构,会不会可行?”宋晓龙将想法告诉了团队成员,大家都觉得可以试试。他们买来100多支圆珠笔,反反复复不停地拆装,经过一个多月的试验,轮子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很多学生苦苦寻找创业项目,找投资,却忽视了自己的专业。引导学生了解学科专业学术前沿及热点问题,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把握理论创新的现实要求与发展趋势,从专业出发,孵化出的创业项目更有生命力。从爱好出发,孵化出的创业项目更有生命力。”辽工大创新实践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孙凯认为,高校应当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是未来“双创”教育的发展需要。

专业教育

创业教育

深度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虽然以所学专业为依托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占比正在逐年增加,但还有部分高校因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受到部门分割的制约而不能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管理,工作责任界定不清,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比如,教务部门管什么,指导部门管什么,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相互关系等,还没有统一规范的界定,校内校外资源还缺乏整合和有效的利用。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将创新创业理念、方法通过教育教学过程传递给全体学生,使学生都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并结合所学专业,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省大学生就业局局长刘铸说。

如何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刘铸告诉记者,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真正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就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关键问题、重点环节入手,避免各环节唱“独角戏”。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要重视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学科专业学术前沿及热点问题,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把握理论创新的现实要求与发展趋势,以对专业的追求,激发创业热情。

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夏敏说,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鼓励所有大学生都去开店办公司,而是让大学生了解专业,了解所学,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本报记者/王景巍

龙之歌超变版

霸业三国破解版

109彩票

逍遥天地qq微信登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