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规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量规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扬州焦循墓清明节前修缮完工焦循为清-【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23:08:17 阅读: 来源:量规厂家

焦循像

焦循墓现状,荒草丛生。

焦循像

焦循故居保留下的石鼓

专家学者建议重修故居,还原雕菰楼等八景

昨天,邗江区文物部门联合相关部门研讨焦循墓的修缮事宜,据悉,焦循墓将于清明节前修缮完工。

将修建道路方便祭扫

墓碑前移,恢复景观

焦循,字理堂,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二月生于黄珏焦庄,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享年58岁。

位于邗江区方巷镇境内的焦循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代,面积318平方米,焦循墓由墓冢、墓碑、石栏杆、绿化组成,是邗江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因为墓地地处农田内,杂草丛生,道路不通,交通不便,邗江区方巷镇文化站站长杨文龙就曾表示,全世界有很多学者,致力于扬州学派的研究,有很多学者慕名来扬州寻访焦循,当看到荒草丛生的焦循墓和荡然无存的雕菰楼,往往叹息而去。

因为焦循墓保存现状不尽如人意,邗江区文物部门负责人朱育林表示,此次主要是对文物本体进行修缮,改善四周环境,例如,修建通往焦循墓的道路,方便慕名前来的学者祭扫。此外,对墓进行调整,墓碑位置前移,同时还将种一些植物,恢复墓地后方的土堆,还原原有的景观。

据悉,焦循墓修缮将于清明节前完工。

焦循著述、学识广博

是“扬州学派”代表之一

焦循是清哲学家、数学家、戏剧理论家。其实,焦循一生淡于仕进,潜心精读,著述、学识广博,显名于世,其学术成就于经史、历算、音韵、训诂之学无所不精,对诗词、文赋、医学、戏曲无不贯通。焦循一生著书四百余卷,有“一代通儒大师”之称,与阮元、汪中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

由于焦循生平史料比较分散,资料查阅困难,更有甚者,有关焦循的故事一直以来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在地方流传,传承状况堪忧。为此,黄珏诗文协会理事阚长保根据焦循的《年表》、《年谱新编》,并参照焦循《雕菰集》、焦廷琥(焦循之子)《先府君事略》以及长期对焦循事迹研究的成果汇编成《焦循诗选事略合存》。该书由市文史专家汤杰作序,卷内收录了焦循所作的103首诗和其事略14件,卷首则收录了焦循书画作品6幅和阚长保研究绘制而成的昔日焦循著书立说之处――半九书塾图。

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也对焦循的治学态度敬佩有加:“焦循一生虽然从未做过官,但是他是一个伟大的学问家,甘于清贫,曾经看中一本书,非常想买,但是苦于没有钱,只好变卖了夫人的首饰,才如愿收获到这本书,也看得出,他一心做学问,也得到了家人的鼎力支持,因此,在史学、数学、戏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很多人都很仰慕他,海内外都有人研究焦循,在全国各地查找相关史料以及焦循未出版的手稿,出版了不少研究焦循的著作。”

焦循的戏曲论著,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完好的本子,多年来一直从事扬州戏曲文化研究的韦明铧就精心整理焦循戏曲著作,认为,焦循的戏曲观有三方面:一是肯定戏曲是社会文化财富的组成部分;二是认为戏曲的演进有迹可寻;三是指出戏曲有道德和政治的讽喻作用。这应该是其多方考证、总结归纳、严谨校注所得出的洞见。

由韦明铧点校的《焦循论曲三种》所收焦循的论曲著作共三种:一为《剧说》,这是焦循辑录散见于各书中的论曲之语而成的一部戏曲考证专著。卷前所列引用书目共一百六十六种,实际上不止此数。其中有不少罕见的珍本,为研究古典戏曲汇集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二为《花部农谭》,这是焦循就清代中叶花部所演的一些著名剧目如《两狼山》、《清风亭》、《赛琵琶》等,叙其本事并加以评论的一部戏曲理论专著。历来文人谈戏,只重南北曲,认为地方戏曲鄙俚不足道,而焦循却特别予以推崇表扬。三为《易余曲录》,这是任讷先生辑录焦循《易余龠录》中的论曲之语而成的书,编入《新曲苑》中,现在已经难以见到。

专家建议重修焦循故居

恢复雕菰楼等故居八景

焦循故居拥有雕菰楼、拓篱、栏冢、仲轩、蜜梅花馆、红薇翠竹之亭、半九书塾等八景,当年焦循常在此处诵读诗文,其中雕菰楼是焦循的书斋,也是他最爱的场所,他的后半生大都在这里度过。只可惜,由于连年水灾,焦氏衰落,焦氏后裔移居他乡,书塾八景相继毁坏,但是,该楼前的一对石鼓保存至今。

文化是古城扬州一张亮丽的名片,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应该充分发挥焦循的文化名人效应,挖掘文化内涵,扩大影响力,韦明铧就建议,相关部门按照史料记载重修焦循故居,将其打造成可供各地专家学者来此纪念焦循场馆,也将有利于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分享研究成果,“包括焦循、阮元、汪中在内的清代扬州学派,是扬州历史文化中最精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纪念他们不但可以弘扬扬州的优秀人文精神,传递正能量,同时也可以给扬州的旅游业带来新的空间!” p>

延伸阅读

焦循书楼为何称“雕菰”?

焦循的家乡黄珏在扬州城北。黄珏的来历,相传得自两块美玉。有人开玩笑说,黄珏的确有两块美玉,一俗一雅:俗的是黄珏老鹅,雅的是生于黄珏的乾嘉通儒焦循。黄珏的朋友深以为然。

作为乾嘉考据学家的焦循,居然在白首穷经之余,还研治戏曲这种草根艺术。焦循的读书处旧称“雕菰楼”,作品集也称作《雕菰楼集》。“雕菰”是什么呢?就是生于水边的茭白的果实。焦循的家乡靠湖,多生茭白,他大概特别喜欢家乡这种野生的东西,因此就拿它作自己书斋和著作的名字了。用今天的话说,“雕菰”就是“草根”。像焦循这样的学者,本不属于草根之列,而将考据之学应用于戏曲研究,教人不能不佩服他的远见卓识。焦循赞美民间戏曲说:“彼谓花部不及昆腔者,鄙夫之见也。”可见他在戏曲研究方面有独树一帜的观点。

口袋足球单机

封神来了满v破解版

轩剑世界破解版